close

螢幕快照 2011-12-19 上午4.39.49.png 


楔)

謝謝我的女朋友,兩兩一樹。

喜歡跟妳一起看電影。

※觀後感有雷,請看完電影或小說再往下閱讀吧!

 

兇手不是重點)

因為沒有看過小說,

所以不清楚小說裡的架構如何。

但是電影的結構非常流暢、對稱、嚴謹,

從新聞報導開始、以同一則新聞串聯、用找到兇手作結。

因此一開始,我就猜到兇手是誰了。

 

不過我相信,

原著一開始就不是要探討「兇手」這件事,

而是東京(甚至是現代人)的同棲生活...。

 

很慶幸看電影前,

總習慣不去看預告片、不去看介紹文,

所以不會有任何預設或期待或想像,

就是客觀的看著劇情發展,

主觀的投入情緒,

看完後,再主觀的回想與醖釀。

  

何謂真實)

看完電影後搜尋相關資料,

才發現導演一直探討的是「現代人的疏離和冷漠」,

我不清楚小說原著是否也是持這樣的出發點,

可我感覺其實整個故事站在一個很客觀的角度,描寫著所謂「現代人」。

劇情充滿矛盾、掙扎

劇中有人提出一個疑問:到底什麼才是真實?

最後跟我女朋友討論出的結果是,

每件事情都是真實的、每個人的不同人格也是真實的,

但也可能是假的,

端看「立場」還有你想「相信」的那一面。

 

劇中直輝跟未來說,

你眼中的小悟並不存在,我和琴美所理解的小悟也不存在,

我們眼中的小悟都不是真實的.....

你所知道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不會知道你所知道的。

 

我想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別人,

無論這個人真正的模樣如何,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

我會對妹妹大吼大叫、兇不拉機的,

可是對表姐妹不會.... ,

那哪一個愛麗兒才是真的?

 

 

所搜尋到的資料都在說明這五個角色的疏離和冷漠,

但我並未有這樣的觀感是因為,

如果他們真的「冷血無情」又怎麼會去調查

隔壁是不是應召站?而想報警救人呢?

如果真的「冷漠」為什麼要把錄影帶洗掉呢?

又為什麼會擔心18歲的孩子沒有地方睡覺?

 

不過直輝的真實,我好難體會,

《2001太空漫遊》明明就讓我打瞌睡~哈!

 

也許只是沒有勇氣承擔)

有一幕我印象好深刻:

未來向小悟描述著自己小時候的悲劇,

小悟聽到了,但閉上眼睛裝睡,

當未來放棄繼續敘述而閉上眼休息時,小悟睜開眼睛了。

眼神確實疏離、確實空洞、確實冷漠。

當下瞬間的感覺是:你為什麼不好好聽她說完呢?

不過馬上就有一種體認,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得住他人的憂傷,

很多事情不是聆聽、安慰、擁抱...,就能獲得解脫。

閉上眼睛也不一定是拒絕,畢竟仍然陪伴在身邊。

 

然後,小悟把錄影帶洗掉,

起先未來當然憤怒,

可是因為這樣反而啟發改變...,

也許,任性的恣意妄為,其實是小悟對未來的一種關懷。

 

現代人,

每個人都擁有太多煩惱、過多憂傷,

有時候我們在臉書上靠杯,不過是想釋放負面能量,

順便看看有沒有浮木讓自己一把抓住。

其實心知肚明

即使撈到了,自己依舊淹在水裡,

因為要不要浮出水面在於自己。

能不能解脫、要不要原諒自己、是不是改變自己,

沒有人有義務要為你承擔,

可是其實也沒有人要轉身離去拋下你。

 

就像劇情最後,

兇手嚎啕大哭準備說些懺悔的話語時,

每個人都冷漠的看著他,不發一語。

然後以討論旅行的事作結。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寬容甚至縱容,

縱容了室友的罪行,縱容自己不去觸碰友人的悲傷,

因為誰也沒有勇氣去改變現況。

若兇手沒有勇氣自首,

誰也不想當那個改變現況或改變兇手的人生的人...。

所以不想指責、沒有勸言,

冷漠的眼神似乎在說著:

可不可以不要把我們帶進你的悲傷、你的懊悔?!

 

「這空間就像BBS或聊天室,喜歡或開心就進來,不喜歡就出去」

很現實,不過實際。

現代社會也許少了傳統社會所謂的「情義」,

可是「尊重」與「疏離」不也是一線之隔?

沒有人有義務為他人承擔些什麼。

 

正因如此,

如果生命中出現了一個很雞婆的人老是對自己碎嘴,

也許我們應該珍惜。

  

依賴是一頭野獸)

沒錯!他還是一頭猛獸!

我讓他咬的片體鱗傷。

 

就因為產生依賴,

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藉由錄影帶裡的內容,刺激自己的恐懼感使其痲痹,

難道就真的不再恐懼?

其實只是更無法擺脫罷了!

 

朋友說的很好,

依賴也會伴隨著「珍惜」,

現階段的我只能回答「或許吧」。

 

畢竟我還未遇見那位,比我還要勇敢的人。

  

Remember Who You Are)

其實我覺得,

現代人經常陷入的矛盾與掙扎,

說穿了,只是因為忘了自己是誰、想要什麼。

 

良介忘了自己是「學弟」,

沒搞清楚自己真的愛上學長的女友,還是只想做愛,

因此成了第三者。

 

琴美沒有工作,對生活沒有目標,

明明無法承受男友忙碌、冷漠的疏離感,

卻又甘心當一個性愛伴侶。

 

未來其實最平凡(現代社會最多這類人),

因為早晨的美好空氣,被自己吐出的煙弄髒而產生快感,

不過是因為自己兒時對於父親強暴母親的無能為力。

 

直輝是工作上看似成就最好的一個,

但因為對下一步沒有「具體」目標,

所以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與世界抗衡。

其實在我眼中,這行為一點也稱不上與「世界」抗衡,

而是與「道德觀」抗衡。

 

現代人,

太急欲以某種形態來表現自己,

反而往往忘記自己是誰。

Remember who you are.

Remember what you want.

經常這樣問自己,我。

 

是色老頭還是先知?)

劇中有個角色很耐人尋味,

一開始雖然猜到不太可能是應召站,

但是隔壁鄰居的舉止總讓人覺得「非善類」,

最後原來是個占卜師。

 

「日本的政治是交給一顆水晶球來決定」真是太諷刺了!哈。

 

兇手奔跑時,因為撞到占卜師而跌倒在地,

此時,

原來被塑造為「色眯眯的禿子」的角色,

頓時間似乎搖身一變成了「能看透一切的先知」。

 

但也從這個角色暗示了,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

「迷信」以及「尋求卜卦慰藉」這件事,

應該是亙古不變。

  

配樂真是太棒了!)

其實在我眼中,這是一部「黑色喜劇」,

整齣劇以一種詼諧、戲謔、客觀的角度,

描述著現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背景音樂的節奏簡單,

乍聽似乎輕快有如輕音樂般自然,

實則有個背景音不停的催促著,

好像用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在竊笑著。

但時不時又夾雜著些許情感、關切與好奇,

正如劇情走向,

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充滿情緒起伏。

不認真看一定會覺得這部電影很無聊。

 

http://mymedia.yam.com/m/3187469

找好久才找到有人分享。

 

就像我愛死了的《告白》電影配樂,

可愛的笑聲和節奏,對比出可怕的殺人心態。

但也讓觀者自己去判定,

究竟孩子是善良還是邪惡。

 

 

又愛又怕的衝突立場)

對於秤子的愛麗兒來說,

衝突的立場不應被我喜愛才對,

因為厭惡極了搖擺不定,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

這種A的心情我理解、B的心態我能體會、C的感受我曉得....

的多餘的同理心、同情心,

讓自己處於一種好像很「旁觀者」的客觀角度。

 

但一個不小心,

情緒受到太大牽引時,

常常很難平復。

 

否則「月光光,心慌慌」就不會讓我大哭;

「發條橘子」就不會讓我心情鬱悶整整一星期。

 

整體而言,還滿喜歡這部電影。

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衝突,尚可掌握。

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電影 東京同棲生活
    全站熱搜

    Ariel.H D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