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8711.jpg

每個我,都是由無數個我組成;
每一個都是我、也不是我;
哪一個才是真實?那些不是?
每個都是真的、也是假的...

------------

看完小說的第一個想法是:書,果然還是比電影好看!

當然電影為了符合長度與其表現方式,巧妙的作了些修正。像是把(書中)露天舞台廣場,置換成夜晚遊樂園裡的旋轉木馬,這個我就覺得很不錯,因為旋轉木馬是一個充滿綺麗想像的場所,特別是在打烊後沒有人的遊樂園裡。場景就好像在呼應小悟說:「可以啊(分享小時候的故事)!反正都是編出來的...。」

本來差點就把觀後感寫成小說和電影的比較了,因為先看電影再看書難免會產生一些對比。幸好還是把自己放回故事中,重新思構整個故事帶給我的感受與想法。

小姑姑說這類的故事她不是很喜歡,因為太黑色了。不過就像在電影觀後感裡最後說的,也許是這樣的衝突我尚可掌握,所以還滿喜歡這部小說。他很寫實、很真實的敘述現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或許其實身為「現代人」的我,正以這樣的心態過生活,所以不覺得他太過於黑色吧!?

記得和兩兩看完電影時,兩兩問了我電影裡某個角色問的問題:「到底什麼是真實?」其實這個問題從來沒有困擾過我(也或許曾經有,只是忘了)我記得我的回答是:「我覺得每件事都是真的、每個人的每個面向也都是真的,但如果你認為是假的,那就是假的。」

確實,每個人存在於社會上本來就有不同的面向,面對不同人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應對方式,你無法想像機車的要死的女主管,在心愛的人懷中有多麼溫馴;你無從得知家裡面那個什麼都難不倒他的大男人,在公司可能經常被當成嘍嘍使喚;你可能不知道在家裡欺負弟妹的小霸王,在學校也許是被一群孩子霸凌的對象... ...。(除非他們在你面前坦露這一切)

一直以來,我似乎總是赤裸裸的將自己攤開在...朋友、同事、情人、家人面前,是近幾年來才慢慢發現這樣其實行不通。就像千千姑姑曾跟我說過的,有時候你把真心挖出來給人,還會被嫌腥臭(當然姑姑是用台語描述),進入社會五年多來越來越能體會。但其實對我而言,沒有太多的無奈、失望或難過,反而漸漸發現「距離有時候也是一種美」。

其實長大後(都快30了,還在長大後...)越來越能接受,關於「冷漠」這個行為。雖然我從小的雞婆個性好像始終學不會這兩個字,不管是面對傷我至深的任何人都一樣,依舊無法「冷漠」以對,但可以確信的是,逐漸學會「淡然」。

在我的角度看來,其實書中的角色只是對他人的問題「淡然」,而非「冷漠」。畢竟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沒有誰該為誰的人生負責呀!個體與個體之間,倘若產生互動,不見得總是微笑、擁抱、噓寒問暖(即便如此,也可能沒有真心),不去觸及對方的問題、也不給對方有機會解釋與懺悔...,這樣做很無情嗎?那麼把無辜的女人打到毀容、瀕臨死亡的人又該如何形容?

讀完小說後,突然有一種體認,我認為這是給犯罪的人最狠的懲罰——不給予辯解與懺悔的機會。誰叫你要做壞事!誰叫你要用傷害人的方式來作為對自己的抗衡!就只是幼稚的想表示自己不是大家心目中所想的那個「成熟的好人」嗎?(所以其實我更變態~噗)

當一個人赤裸裸的把自己所認為的「真正的自己」呈現在他人面前時,這樣的「自己」真的是完全的自己嗎?其實不然。即便是真誠的呈現出來了,也得要接受的人拋開既定想法與見解「赤裸裸的接受」,才能構成這「真誠的一來一往」。這就好像我們站在一起,在你我面前與身後各擺一面鏡子,我看到無數個自己也看到無數個你,而你亦然。

 

懂嗎?會讓這部小說變成「黑色小說」的原因、這個故事會讓人重複思考的問題變成迴圈的原因、看完整個故事之後會覺得心裡出現一個黑洞的原因...,我懂了。

 

因為,找不到自己。

 

如果你懂自己、確定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生命所追尋的為何物、理解人生的定義,那麼何必去汲汲於自身之外的一切?何必在乎他人眼中的你?

 

故事裡的角色沒有一個人真正去面對自己內心的問題,更何況是他人的問題。良介被學長的女友劈腿,心裡除了對學長愧疚之外,其實更深一層的是他不確定自己的價值、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被學長女友所愛;未來的志願是畫家,可是畫的全是男性身體的某一部分——來自她兒時爸爸強暴媽媽的陰影,仍是陷在兒時陰影的迴圈之中;琴美就更不用說了,她深愛明星男友,可是沒有勇氣接受男友生病的母親,同時也不確定自己在男友心中的價值(即便男友要她生下小孩,她仍沒有勇氣去跨出那一步),她深愛她的男友,但因為彼此互動的時間、方式...,讓她不確信自己被愛;直輝擁有不錯的工作、受朋友們尊敬與喜愛,但因為一切都是不小心就變成他是個好人的情況,因為質疑真正的自己,結果徹底讓自己變成壞人;而小悟則根本就是個還未思考過「人生」的小屁孩。

 

[插播] 小屁孩,就本人的字典裡所指的是,不懂得人生方向、不會體恤他人、為所欲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作者雖點出「現代人」之間的疏離與冷漠,但卻經由一些小地方讓人覺得其實並不是冷漠,就我而言,所謂冷漠是指對每件事都漠不關心沒有興趣。可是良介卻樂於觀察井然有序的車輛、琴美熱衷調查鄰居是不是色情行業、未來擔心小悟被趕出去之後沒地方睡、小悟為做錯事向未來道歉、直輝受琴美之託去向明星男友傳話...這樣的行為,真的是冷漠嗎?唯一讓我感到他們很冷漠的地方只有「對於受害女性沒有太多關切」。

 

也許其實作者想點出的是,現代人總是「找不到自己」或者「失去自己」這件事。只不過沒有人明確的說出來吧?! 

 

anyway,根據羅蘭.巴特的<作者之死>理論,我是可以用我的思考脈絡去詮釋文本的啊!哈哈~ so, what’s yours? share with me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iel.H D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